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首届中美地质古生物双边交流会“生命历史的关键转折期”在华盛顿召开

    日期 2006-02-23   来源:情况交流   作者:地球科学部 刘羽 陆则慰  【 】   【打印】   【关闭

      由yabo app (NSFC)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共同资助的首届中美地质古生物双边交流会“生命历史的关键转折期(Critical Transition in Histry of Life)”于2005年11月5~7日在华盛顿召开。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和NSF的23位著名学者、部分科学管理专家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和NSFC的15名中国学者出席了此次双边学术交流会。此外,美国《科学》杂志社和《国家地理》杂志社的记者也列席了会议。会议在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行政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的总召集人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金玉玕院士、麻省理工学院Sam Bowring教授、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罗哲西研究员和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Douglas Erwin研究员。NSFC地球科学部陆则慰副主任和沉积与古生物学项目主任刘羽、NSF地球科学部固体地球主任Herman Zimmerman教授、地质古生物学项目主任Harold R. Lane博士以及国际交流办公室项目主任Richard Nader博士全程参加了本次双边学术交流会议。陆则慰副主任代表NSFC向大会致开幕词。会议期间,刘羽介绍了地球科学部推荐的综合交叉优先发展领域之一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与会专家的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有4项:1)回顾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地质古生物领域的主要进展;2)就会议主题—生命历史中关键转折时期的进化与环境演变问题,交换研究思路和研究资料;3)讨论中美地质古生物学领域的合作前景;4)召开工作组会议,商议明年在中国召开第二次双边会议的总体计划。   学术会议就下列关键问题展开了讨论:1)简要总结中美两国过去十年中在生命历史关键性转折期研究中的重要进展;2)展望未来两国地质古生物领域的重要突破和进展;3)如何通过两国科学家的合作来推动未来的发展。   由NSFC地球科学部陆则慰、刘羽,NSF 国际办公室Dr. R. H. Nader、地球科学部Dr. H. R. Lane及中、美双方的部分专家参加的工作组会议初步意见:第二次中美古生物学双边研讨会将于2006年6月下旬,与将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衔接召开;就会议的总体计划达成协议。   近年来,中国古生物学家在早期生命、中生代热河生物群、新生代动物辐射和生态环境变化、高精度年代地层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具有得“地”独厚的古生物地层资源。通过几代人的长期研究积累,以及许多中青年科学研究人员的努力探索与创新,做出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文章。这些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各国古生物地层工作者来华开展合作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对于维持、进一步推动中国古生物领域高水平工作的产出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培养高水平人才、克服我国地质古生物学家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我国古生物学科在国际上的威望尤为重要。   通过这次双边会,也使我们认识到:区域性地层古生物数据库的建设必须尽快启动。虽然我国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启动了一些地层古生物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但是这一领域高水平的规模性工作还没有开始。本次会议显示,美国科学家的策略是,通过邀请访问、培训等办法吸纳各国科学数据。他们已经通过这些数据库的建设,发表了一些高度定量化的历史生物演化趋势的分析结果。这样的研究成果较重要化石的发现、描述更为重要。   本次双边会议,还就数据库建设问题达成以下协议:现代数字网络技术完全可以在世界各地分别建立数据服务器,而不影响数据共享。通过双方的技术合作、数据共享等途径,建设中国及邻区的地层古生物数据库,可以采用与美国开发的相同的数据格式和分析界面,但不是将中国的数据全部输入美国的现存数据库。   建议我国尽快开展这一方向的工作,这将涉及到古生物未来综合发展和理论提高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