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科学时报:管理科学当为宏观决策分忧——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应急研究项目

    日期 2006-05-08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刘英楠  【 】   【打印】   【关闭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基础研究活动更多的是一种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国家财政资金应是其主要的投入来源。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研发投入在GDP的比重还相对比较低,而自1990年以来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总投入的比例,又长期徘徊在5%上下。因此,如何高效率地使用这些宝贵的资金是科学家和科技投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3月31日,yabo app 正式发布“中国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与学术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申报指南,着手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准备花一年左右时间研究开发出科学、高效的基础研究投入管理和学术评价体系。yabo app 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张维表示,该项目希望通过“对我国基础研究活动的投入、成本和绩效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评估,正确引导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学术行为并对全体纳税人负责,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事实上,自1997年以来,管理科学部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管理问题作出了快速反应,已累计启动应急研究项目37个。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特殊的专项,管理科学部的“应急项目”已经逐步成为一个为党和政府高层的决策提供科学、及时政策建议的项目类型。   立项目标:应国家宏观决策之急   “现代基础研究并不是单纯的象牙塔,国家目标同样是基础研究所关注的对象。我们设立应急研究专项的目标非常明确,即主要资助开展关于国家高层宏观管理及发展战略中亟须解决的重要的综合性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为党和政府高层科学决策及时提供政策建议。”张维的一席话表明,在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方面不遗余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样把为党和政府高层的科学决策分忧作为肩头重大责任之一。   1996年yabo app 决定将管理学科组升格为管理科学部,时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的成思危教授受聘为首任管理科学部主任。长期的管理学术研究经历和高层管理实践使他深刻地认识到,管理科学在深入探讨管理实践中蕴涵的科学问题的同时,也应当为国家的宏观决策作出更为直接的贡献。为此,成思危倡导设立了“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应急研究项目”,通过快速立项评审、短周期(约10个月)强化式研究,力争为国家提出针对性、及时性、科学性、可行性强的政策建议。   研究方式:满足“四个基本要求”   “管理科学部所支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绝大部分(占预算经费的97%以上)专注于对管理活动中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自由探索式研究。而应急项目和它们相比则有些像‘命题作文’:题目直接来源于实践并具有限定性,要求成果尽可能贴近实践运用。”张维表示,应急研究项目要求承担课题的专家尽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按照成思危提出的“四个基本要求”,从“探讨理论基础、评介国外经验、完善总体框架、分析实施难点”四个方面着手,为政府决策提供学术上的支持。为切实起到“辅助”政府决策工作的作用,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阻力,所提建议应当“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法律上允许、操作上可执行、进度上可实现、政治上能为有关各方接受”。   更为重要的是,为达到上述基本要求、保证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项目的承担者在立项题目方面应当具有比较长期的学术积累。“以我自己为例,”同时还担任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的张维说,“在来学部做兼职副主任以前,2002年我承担了‘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改革研究’的应急项目课题,而这是我自1996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教育部(前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项目等支持下从事的金融风险管理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成果和经验作为依托基础的。”   项目管理:“快速立项、协调研究、整合成果”   2004年,郭重庆院士接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的第二任主任,继续坚持并不断发展和创新应急项目的管理,使之更加凸显决策支持作用。   目前,应急项目的选题由学部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方针,在广泛征询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实际需求和专家学者建议及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指南,公开发布,面向全国管理科学家受理申请;通过评审会议的形式对项目申请进行遴选;组织中标研究者举行开题研讨会议,进一步明确项目的研究和管理要求,协调项目内各课题的研究内容;对每一个应急项目建立基于中期检查、定期沟通、学术网站等措施的协调机制以及总体学术协调人制度,强化对于各部分研究成果的整合凝练;逐步完善和建立多元的成果信息报送常规渠道,进一步提高决策支持的时效性;继续加强应急研究成果的出版工作,扩大公众对管理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社会认知,提高公众的管理科学素养。这种立项和研究的程序是与应急项目针对性和时效性强、理论积累要求高、立足发展改革应用的特点相称的。   为保证项目研究目标的实现,应急项目申报指南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再到研究的成果形式,都具有明确的规定。记者在《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2006应急研究项目(第一期)申请说明》中看到,其对项目研究内容确实已有详细描述。例如《中国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与学术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指南,首先对研究的重要性进行深入阐述,然后将项目研究细分为“基础研究活动的资金投入和全成本分析”、“基础研究的效应和学术评价”、“基础研究投入与其他科技投入的协调机制”三个专题,要求申请者根据自身工作和资源基础,选择一个专题或综合不同专题中相关内容申请立项。   成果特点:紧紧伴随时代发展步伐   “应急研究项目自1997年下半年建立以来,至今已启动37个项目共245个课题,出版相关专著16部,其他2005年前立项、全部完成研究的课题,相关专著亦将于近期出版发行。”具体管理应急项目的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二处副处长杨列勋介绍了历年来应急项目取得的成绩。   据杨列勋介绍,应急研究项目的选题、立项完全体现了设立时“资助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的初衷。这些项目主要包括宏观经济金融管理和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农村与农业的发展、政府管理与社会保障等重要问题。诸如“政府如何管理企业”、“规范房产市场,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开拓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和措施”、“我国境外投资的战略与管理”、“我国货币市场的培育及管理”、“中国通货紧缩问题及对策”、“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与管理”、“依靠证券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管理”等研究,这些重要的选题无一不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息息相关。这些优秀成果已通过各种渠道报送相关高层领导人和宏观管理部门,以支持决策;同时,陆续出版的相关专著,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例如1998年1月立项的“金融危机的防范与化解”,于1999年5月即出版专著《东亚金融危机的分析与启示》,运用系统论、复杂科学和虚拟经济的观点和方法,对东亚金融危机进行系统思考,在对东亚九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深入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东亚金融危机中的共性及个性,提出金融危机就是虚拟经济系统的崩溃等创新的观点;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东亚金融危机问题,对人民币汇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些研究结合国内外情况,对于我国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在金融体制改革、国际流动资本监管、外汇管理、企业战略、人民币自由兑换等重点问题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十一五”的到来,应急项目的选题对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等重大命题给予了更多关注。   2005年下半年发布的两个项目之一就是“新型工业化中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着重探讨如何科学地分解产品生产价值链过程,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来发展,以促进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进程。2006年项目指南(第一期)所包含的另一个项目“促进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直陈“高效率的资源再生活动是整个循环经济得以形成闭环的最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一种极端的劳动密集型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高资源消耗已经使资源的再生成为非常迫切的需要,同时中国又恰恰在适合资源再生的廉价劳动力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期望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来回答是否可以与如何在中国将“资源再生”作为一个战略性的产业部门来加以发展的问题。   目前,管理科学部还正在专家和实践部门的建议下,酝酿在如何保证实现创新国家的宏伟目标方面进行应急研究课题的规划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