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朱道本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全面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创新能力

    日期 2006-05-15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刘英楠  【 】   【打印】   【关闭

      “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之前,都要经历一个基础研究超前部署的阶段。我国基础研究经过近30年的恢复和迅速发展,为自主创新打下了良好基础。作为中国基础研究主要资助渠道之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当及时确定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以落实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部署,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的科学基金制,全面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   4月28日,yabo app 副主任朱道本院士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度重视“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召集各科学部和职能局室负责人,于2005年1月专门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基金委主任陈宜瑜亲任组长,副主任朱道本、孙家广任副组长。经精心组织、全面部署,顺利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于今年3月16日召开的yabo app 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利用各方资源,深入研讨,加强战略决策。”朱道本副主任介绍,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凝练基金委各部门组织的战略研讨和政策研究的成果,召开了10余次专题讨论会,并到相关单位走访调研。初稿形成后,又利用研讨会、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会、科学部专家咨询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专家学者、高校、研究机构和有关政府部门的意见。还专门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集中数日对《规划》进行全面的研讨和修改。因此《规划》的形成,实际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结合科学基金工作实际,充分发扬民主,汇聚各方面智慧,实行科学决策的结果”。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加强基础研究是全面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次规划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认识基础研究的特点,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把握好战略定位,加强了统筹。”朱道本副主任介绍,《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五个统筹”的要求,即统筹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发展需求;统筹全面布局与重点部署;统筹项目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环境建设;统筹继承完善与改革发展;统筹争取财政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未来五年将实施源头创新、科技人才、创新环境和卓越管理四大战略,为此确定了一系列方针措施。   据了解,源头创新战略即“把握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完善学科布局,推动学科交叉,加强关键科学领域的前瞻性部署,培育原始创新,促进集成创新,构筑支撑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知识平台”;科技人才战略即“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凝聚国内外人才资源,完善科学基金人才培育资助体系,鼓励基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促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环境战略即“增进公众对基础研究的理解与支持,把握科学规律,改进科学基金评价体系,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战略协作。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条件支撑”。通过实施这些战略,培育创新思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可谓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这一工作,自然科学基金将继续努力,着力完善人才资助体系,加强条件支撑,制定和实施学科发展战略,部署一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优先领域。   “目前总的来看,我国基础研究需求和投入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申请竞争相当激烈,这种情况下更要努力提高科学基金的资助效率。”朱道本副主任表示,资助结构应为战略任务服务,本次《规划》将重点任务和资助格局的规划融合在一起,目的也是使这些任务能落到实处,促进其协调发展。资助工作上的总体思想是: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适度扩大资助规模,争取资助强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重大项目资助规模不增加或有所减少,资助强度适度提高;人才资助体系的项目资助规模基本稳定,保持比较高的竞争性和水平;条件支撑和创新环境方面的项目,有所侧重地适当加强。   朱道本副主任强调,重大研究计划和创新研究群体是科学基金发挥导向作用、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两种较为成功的资助方式。“十一五”时期将继续加强与完善这种资助模式,更加明确其战略定位和组织模式,加强科学目标导向和整体力量的集成升华,总体资助经费将进一步增加,并实行6~8年比较长期的稳定支持。总的来看,在规划科学基金“十一五”资助格局时,特别注意妥善处理均衡发展与重点部署的关系。在资源分配上,充分保证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的资助工作,以面上项目、部分重点项目为主,经费将占项目总经费的70%左右;此外,继续安排一部分经费,大约为项目总经费的20%左右,推动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前沿为目标,重点规划,促进跨越发展。   《规划》为“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定了量化的资助目标,包括:项目资助规模控制在每年10000项左右,资助强度力争比“十五”明显增加;支持探索性较强、风险性较大的创新研究,将自由申请项目经费的3%~4%左右用于资助非共识项目研究;五年共安排重点项目1800项左右,平均资助强度达到2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资助规模控制在30项左右,平均资助强度1000万元以上;安排实施15个重大研究计划,每个预算额度为1亿~2亿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计划资助约900人;资助创新研究群体100个左右,获延续资助的创新研究群体约180个;支持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约100个;安排资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100人、海外及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约400人;到“十一五”期末,资助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每年将达2500项左右。   “世界科学发展历程表明,许多重大进展都源自于科研条件的创新与改进,科技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发挥极为重要。”朱道本副主任指出,科学基金未来五年还将加强条件支撑,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支持科学普及和青少年科技活动,加强地区科学基金资助工作,完善联合资助体系。完善学科布局,促进学科协调发展。对数、理、化、天文、地球、生物、农业、医学、力学、工程、信息、材料、能源、环境、海洋、空间、脑与认知、管理等18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资助重点进行了规划。制定了7个科学部的优先发展领域,遴选了量子调控、科学与工程计算等13个综合交叉的优先发展领域。   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将努力实施卓越管理战略,完善科学基金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发挥项目依托单位的作用,全面提高科学基金管理能力,保障科学基金使用效益,为此制定了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加强成果管理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朱道本副主任相信,这些措施将对完善科学基金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科学基金管理能力,弘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促进基金成果传播与共享,增强科学基金资助绩效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