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 >>2007年度报告 >>第三部分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及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选介
 

第三部分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及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选介

  谢胜利教授一直从事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工作,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4年中,主要针对盲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相应算法以及应用展开深入研究,获得了以下突出成果:

  (1)建立了盲信号可分离的充分必要条件。盲信号分离的基本理论(即什么情况下混叠信号能分,什么情况下不能分?在能分的情况下,能分离出多少个源信号?)是该领域的难点问题之一,利用距阵论的分析方法,在只依赖系统混叠矩阵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盲信号可分(或可提取)的充分必要条件,并给出了可分离(提取)的个数估计。从理论上第一次说明了不是任意混叠的盲信号都是可分离(提取)的。并通过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给出了一些相应的盲分离算法。

  (2)修正并证明了盲信号分离中的Stone猜想。美国信号处理专家Stone在国际上提出了盲信号分离领域中的Stone猜想:“混叠信号的预测度小于或等于独立源信号的预测度”,并应用这个猜想分别对瞬时混叠、卷积混叠、非线性混叠等情形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理论和与之对应的盲分离算法。谢胜利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在几种不同的情况下,成功地构造了反例指出Stone猜想的错误。他们不仅对Stone猜想进行了修正,而且对修正后的猜想在数学上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证明,为盲信号分离的基本理论建立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3)完善了盲信号分离的自适应理论。针对Lee和Lewicki为了克服欠定混叠盲分离的主流方法(K-均值聚类法)所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基于超完备基表示的自适应方法没有严格理论基础的问题,谢胜利首先在数学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矩阵形式的梯度公式,然后从理论上导出了一个具有严格理论基础的自然梯度,并由此给出了基于稀疏元分析的欠定混叠的新自适应盲分离算法。从而完善了Lee-Lewicki所提出的自适应理论。

  (4)建立了信号稀疏表示与度量的方法。信号的稀疏表示与度量是欠定盲信号分离中的难点问题,谢胜利针对广义Gaussian信号类,通过分析信号的等概率密度线,发现了描述信号稀疏度的特征量,而且找到了特征量的边界值,以及特征量逐渐离开边界值时信号稀疏度的变化关系。对于给定的广义Gaussian信号,首次建立了对稀疏度的估计公式,以及所分离信号和源信号的L1-误差与信号稀疏度的关系。

  4年来,在盲信号分离方面谢胜利教授在IEEE Trans.、Neural Computation、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超过100次。分别获得教育部2005年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广东省2007年自然科学一等奖。

  谢胜利教授带领一支有活力和朝气的年轻团队。该团队于2007年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在基础研究方面,谢胜利教授于2005年获得了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于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谢胜利教授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且也注重实际应用研究,例如谢胜利教授与中电集团电子第七研究所合作,将盲信号分离的技术应用于通信抗干扰中,并于2006年获得总装备部国防创新项目支持;与TCL有限公司合作于2007年获得粤港重大领域关键技术突破招标项目:数字家庭高速媒体信息互连互通智能网关。

 

机构职能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地理位置 | 部门电话 | 意见反馈 | 站点导航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